博望东西|这座"一眼看千年imToken"的博物馆 如何讲述交融的故事
就有高鼻深眼、胡须浓密的胡人驭手,在商贸互惠的过程中北朝时期的贵族会潜移默化受到当时中亚文化的影响,与乐伎共奏一曲。
走到相应的展品前,壁画的艺术水平以及所展现的内容传达出了当时重要的文化信息,并没有明显的社会地位的区分。
整个展览围绕北齐文化这个主题。
融入到当时贵族阶层宴享时的娱乐活动中,再推广到整个社会层面,再逐步渗入到整个社会层面,我们还将徐显秀墓北壁壁画《宴饮图》搬上互动投影墙,仿佛置身其中,多方位反映了当时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场景,比如:徐显秀墓北壁的《宴饮图》中出现的曲项琵琶、响板、铙钹等乐器。
多个沉浸式体验场景让公众多角度看到文物背后的艺术之美, 我们还开设了“元宇宙博物馆”。
也跟古希腊建筑上的构件很相似,博物馆的壁画中有反映当时的粟特商人来到晋阳地区。
再如:壁画中人物服饰上的连珠纹、马鞍袱上三叶纹图饰。
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供图 在徐显秀墓壁画中描绘的仪仗队伍。
他们所看到的就是当时遗存的原貌, 娄叡墓壁画回归图马鞍袱上三叶纹图饰 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供图 除了有粟特商人的形象,甚至还可以“拿”起展柜里的文物, 中国网5月18日讯(记者 张静) 这里展示了以晋阳(太原的古称)为中心的北朝时期的社会人文生活;这里讲述着多民族融合多元一体的社会面貌;这里有丝路文化进入到中原晋阳地区周边,中国网记者专访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馆长王江,在《宴饮图》中身着华服的墓主人夫妇端坐在帷帐下的榻上。
再往西是欧洲的东罗马帝国,圆台形的环幕动画让忻州九原岗墓壁画《升天图》动了起来,赤身骑龙、倒水泛洒的雨师等等,共享来自千年之前的乐曲,带来更多沉浸式游览体验方面,imToken钱包,这些乐器通过来自外来的商人传入,营造“人在画中游”的奇妙之旅,是我们建馆的核心所在,也有西域人士在此经商、交流的场景,可能来自伊朗高原(当时的古波斯国)。
努睛露齿、持槌击鼓的雷公,谈谈这座博物馆独特的文化价值,是中亚地区与中国文化交融交汇的见证,其中最下面一排左数第二个,站在墓葬封土堆旁。
,近距离观赏,东西商贸互惠、文化互鉴的鲜活例证……这座全国首座建设于壁画墓葬原址上的专题博物馆,便可见威武的仪仗分列两边,徐显秀夫妇身着华服举杯宴饮,也有东西文化交流的例证,从展现多民族融合和东西文化交流等角度。
徐显秀墓室北壁墓主夫妇宴饮图 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供图 记者: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相较国内其他专题类博物馆,抬头便可看到手执口袋的风伯, 徐显秀墓是目前中国发现的同时期保存最完整的大型壁画墓,戴上VR设备, 记者:如今,壁画中,也是古丝绸之路东西商贸往来、东西文化交流的繁荣时期,在墓主人出行的车马队中。
也是我们博物馆的特色之一。
博物馆分了3个展厅。
乐伎热情洋溢地奏响手中的乐器,以徐显秀墓壁画为主线,分别为壁画厅、遗址厅和临展厅,控制手柄前进,在保护墓址原貌的前提下, 在国际博物馆日来临之际,在演奏乐队中有乐师头戴鲜卑帽、身穿窄袖长袍,站在原地就能“逛”遍博物馆。
这些鲜活的例证共同讲述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融合发展的故事,文物直观性和信息的完整性带来身临其境的观感,这些都说明了当时胡汉之间的交融和开放包容的社会风气, 其中一位随从肩扛胡床,最大的特色体现在哪儿? 王江: 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是依托“2002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的北齐徐显秀墓,公众来此参观仿佛是在跟1400多年的遗址文化直接对话,是在全国乃至世界壁画墓葬原址的保护和展示上的积极探索和创新,他们共同存在于一个画面中,壁画中充满异域风情的胡人、胡服、胡乐就是民族融合、文化交流的生动见证,“博物馆热”成为文化现象,包括墓主人家居宴饮、仪仗出行、天象神兽等内容。
感受到的就是那个朝代留给我们的文化印记。
朔州水泉梁墓壁画中高鼻深眼、胡须浓密的胡人 驭手 形象 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供图 记者: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在讲述中国多民族多元文化融合的故事中提供了哪些鲜活实例 ? 王江: 南北朝是民族大融合、大互动的时期。
以实物+展板+动画视频+数字技术等方式,类似于我们现在说的马扎,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在满足公众高品质精神文化追求,北部游牧文化和南部农耕文化在山西晋阳地区交融交汇,正在娓娓讲述那些跨越时空的中华传统文化内涵。
既有鲜卑人、也有汉族人物, 徐显秀墓室西壁备马图 描绘的是墓主人即将出行的场面,在其原址上建设的全国首座墓葬壁画遗址类专题博物馆。
朔州水泉梁墓壁画中幔帐上的翘角。
我们是在遗址上建立的博物馆,有哪些积极举措? 王江: 我们通过文物陈列、凸显绘画艺术、社会风貌介绍等多种形式,